株洲景炎学校

2019-11-22 17:51:23

  一九九九年为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株洲景炎学校终于诞生了,它的诞生犹如新生的啼声给株洲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六年来,景炎人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实施名牌战略,矢志打造民办教育知名品牌。通过构建团结、奉献的景炎文化精神;构建高效、规范的景炎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兼容的景炎课程体系,在教育理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德育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开拓创新,实现了景炎跨越式发展,学校由办学之初的4个教学班、163名学生,发展到52个教学班、3108名学生,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环保科普活动一等奖、株洲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株洲市基层党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株洲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初级中学。一座座闪光的奖杯记录了景炎人的成长,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凝聚着景炎人奋斗的心血。
  
  教书育人理念为先
  
  素质教育,景炎人追求的教育理想。景炎学校摒弃了庸俗的教育观和功利性教育行为,提出了构建团结、奉献的景炎文化精神,高效、规范的景炎管理模式,科学、主动的景炎创新体制,多元、兼容的景炎课程体系的教育理念。他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三本”(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本、以社会效益为本)为立足点,将学生目前的学习置于其整个成才过程乃至整个人生过程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实践中,把这一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传统,倡导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治学主张,以“两高”(品德高尚,品质高贵)、“两富有”(富有创造力,富有竞争力)作为衡量学生成人和成才的标准,并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教育工程”,“青蓝工程”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星光工程”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铸魂工程”注重师生的品德修养;“健心工程”注重师生的身心成长;“三园工程”让绿色校园、信息校园、艺术校园相互融合,处处育人,时时育人。
  
  办好学校,关键在人。景炎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并具有潜质的教师队伍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员聘任制,通过对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教育业绩等方面严加考核,面向全省招聘优秀教师,组建了一支以省市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且全面推行“青蓝工程”“铸魂工程”,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传统教学方法,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的教学改革,在角色上实现了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这一历史性大转变;通过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倡导新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法,在职能上实现了由局限于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大转变,逐步成长为适应新时期要求、胜任新课改重担的优秀教师集体。2004年11月“株洲市新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在景炎学校胜利召开,就是对景炎学校学现代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
  
  办好学校,评价、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景炎学校没有简单的重蹈“唯分是举”“经济杠杆”的老路,而是新生取录采取“综合评价择优取录办法”,学生管理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景炎中学英才奖学金制度》,《景炎中学英才助学金制度》等管理措施。这样全面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的作法,强调学生的公民道德、创新精神、学习潜能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和激励。这一系列方案体现出景炎人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评价观和教育功能观,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和小学教师的欢迎,也受到了教育专家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些举措有远见,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办好学校特色为本
  
  学习是最好的老师,年轻的景炎学校不断借鉴株洲市二中、长沙市一中等省内知名中学在办学思想、管理制度、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经验,锐意进取,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超常规发展。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景炎学校用发展的眼光看德育,一方面倡导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另一方面以德治校,把加强德育看成学校发展的一种需要,构建了全新的德育模式,即“分类引导、互动渗透、及时评价、体验升华”。这一模式突出了“五性”,即德育改革与课程改革同步,注重德育的创新性;道德知识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相结合,注重德育方实效性;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相结合,注重德育的综合性;推行“健心工程”,德育与心育并举,增强德育的科学性;推行“三园工程”,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德育的多样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辅之以“五为主”的教育方法,即正面教育为主、渗透教育为主、活动教育为主、自主教育为主、开放教育为主。在这一德育环境的熏陶下,景炎学校涌现出了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反扒小英雄钱龙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深化教改,“四课”并驱。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改革课程体系是景炎中学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他们以英语教学、计算机和学科奥赛、科技创新为特色,把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四大板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特长发展创造最佳机会。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复杂的教学过程,立足教学主阵地,把握具体环节,要求对每堂课进行研究,把论文写在课堂上。在景炎,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质疑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紧张而有情趣,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开拓品牌,寻求突破。结合学校实际,景炎实施了以名校工程、名师工程、星光工程为内容的“三名工程”。通过育名生,带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铸名师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通过创名校,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提出,教师应具有“双高”的素质和“双栖”的能力:即具有高质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高品位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同时着意打造“名学科”,即形成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名师群”。学校的课程改革为实施名生工程奠定了基础,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及推行“导师制”,使得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组建景炎学校国际交流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要现代化,就要面向世界。根据《中美、中新教育合作协议》,景炎中学先后与美国教育基金会、新加坡国家初级学院签订协议,不定期互派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这样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昂首走向了世界。
  
  凸现品牌实力为证
  
  回眸八年办学历程,一路汗水赢得光荣无限。景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是最好的,实力为证!
  
  自2002年第一届毕业生夺取全市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三项第一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六年居全市领先地位;在科技发明、文艺体育等方面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在学科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89人次,二等奖117人次,三等奖181人次,获省、市级各等次奖励2495人次,在株洲拥有绝对的优势;学校学生创造发明成果丰硕,“栏杆自动清洗机”在全国13届发明博览会获金奖(且获唯一的全国青少年杰出成就奖—光华奖),“带重低音的小提琴”在韩国汉城举办的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国际银奖(是湖南省参展所得的唯一最高奖项),科普作品《环保在我心中》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5年荣获市文艺调演一等奖;市“三好杯”运动会上获10项团体冠军;文学社成员发表作品近200篇;史美震等4位同学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学习;伍多等22位同学赴新加坡公费留学。
  
  雄厚的师资,是我校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我校现已组成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50名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者占90%;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市教育局教师培训讲师团成员12人;县(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英语听力、口语训练由专职外籍教师驻校承担。学校教研教改不断涌现出新经验、新成果,先后有12人次获省教学比武一等奖,3人获省教学比武二等奖,在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45篇论文,还有486篇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学校正在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四个学会与教师素质》、《中学生科学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等课题研究和省教育学会十七项重点课题《与“名校”剥离后“民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株洲仅有2项)、《校本体验课程模块化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
  
  
  
  八年,不平凡的八年,景炎人辛勤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学校不断提高,声誉鹊起,成为三湘民办教育改革的奇葩。湖南卫视、湖南教视、《三湘都市报》、《株洲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了报道。舆论界有“北景山、南景炎”之称。先后有来自澳大利亚、日本、上海、深圳、新疆、南京、广州及省内各地的学生在校就读。景炎已成为株洲地区乃至全国知名度颇高的新型民办初级中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景炎人正意气风发,与时俱进,加大知识创新、教育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崭新的姿态,满怀信心迎接挑战,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