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考查重点 难度略降

2019-11-22 16:50:50

乌市教研中心理科部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曾世威

  三模结束后考生将迎接最后的考验。
  
  命题设计
  
  曾世威老师说,2009年“三模”文理科数学试题,严格遵循2009年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命题的“思想、原则、导向、重点、风格”不变,全力贯彻执行三次模考的既定方针。
  
  文理科试卷中区别试题分值为40分,在体现文理科差异的同时,强调数学的共同基础。按照考生前期复习中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对提高及命题预设,难度上文理科均与前二次模考持平或略有降低。
  
  作为前“二模”的延续,试题极力贴近高考命题。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特别是对重点交*的主干知识,以整章或跨章节的学科建构知识进行计设,适当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以确保试题的公平性。
  
  考试评价
  
  和一、二模数学成绩比较,全市平均分文科分别上升0.35和下降1.06分;理科分别上升2.5分和上升4.6分,与考前命题时的预设基本一致。
  
  选择题(第1至12题)学生作答较好,在试题质量依次提高的前提下,得分较前两次模考都高。除第8、12题稍难之外,其它各题难度适中。
  
  填空题(第13至16题)平稳过渡,答题正常。其中没有涉及过难试题是这次模考成绩整体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解答题(第17至22题)从难到易依次是:理科第19、17、18、20、22、21题,文科第19、17、18、20、21、22题。说明试题摆放顺序合理,同时也是学生答题策略所致。
  
  评卷老师给予本套试卷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试卷导向正确、布局合理、模拟度高、仿真性好,达到了诊断检测的预期目的。从很多立意、情境、设问鲜活的试题中感受到命题组成员视野开阔,思维深刻的一面。特别是第8、12、17、22题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又都是非常宝贵的素材。
  
  复习建议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时间,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从量变到质变,考生要有主观能动性,“变”就是要向更高层次迈进,使自己的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完全达到迎战高考的要求。为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基础,切忌浮躁
  
  高考冲刺阶段,需要一个持久稳定的学科知识基础、量化清晰的个人定位、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要系统整理回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明晰的学科知识体系。要从稳定的双基中收获有用信息,跳出题海,宁缺勿烂,积蓄厚积薄发的动力。
  
  2.扬长避短,切忌包揽
  
  从掌握程度差异上,无论条块分割的学科知识,还是各学科,都应考虑保强攻弱或扬长避短的战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能让不稳定的知识拖后腿,要么短期攻下,要么尽量减少风险,这样可以明显的提高分数。
  
  3.讲求策略,切忌盲目
  
  作为获取基本分数的“选择题”与“填空题”,要检查自己解答这两种题型的能力是否达到了高考的要求,能否在45分钟内完成。“解答题”中的中挡题能否在40分钟内完成。能否从思想方法层面上总结解答综合性难题的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在通览全卷后要先易后难,为抓住基础分赢得时间。制订进一步训练的计划。解决好以上方面,成功率就会有很大提高。
  
  4.精准运算,切忌粗心
  
  因为数学试题的解答,其每一步的运算都是获取正确结论的链条。“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路径”这一《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近期要解决好的重要环节。
  
  5.合理翻译,切忌跑题
  
  要迅速准确地接受命题者指令进行合理的翻译。要针对临场考试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书写表述、检验等各个环节的得与失方面加强训练。
  
  6.调整心理,切忌怯场
  
  要善于总结临考前与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心理调节方式与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及细节处理的要点。忌烦躁,比如,考场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要稳定心态、处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在这一个月中,考生应树立不动摇,不懈怠的信心,就一定能够适应高考的要求,提高效率,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