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二)

2019-10-31 20:28:26

2.4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开展探索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传统的教育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的,是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最终目标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2.5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学会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

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而生物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般调查、实验面广,有很多时候需要这样的合作,如实验、探究和调查中的合作等。例如,“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就必须由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合作能够提高探究的效率,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关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同时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学会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加强与他人的合作。

3、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学科教学,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课题研究。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3.1 创设问题情景阶段 

本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和教学中适时地插入相关的问题等,做好知识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同时,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

3.2 选题和确定课题阶段 

3.2.1 课题来源 

选择课题应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课题一般来源如下几方面。即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城市噪声危害的成因与防治”、“SARS研究过程”等课题;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如:“我校学生近视现状分析与预防对策”、“纯净水,想说爱你不容易”等课题;从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点找出问题。如:“探究种子里含有淀粉实验改进”等课题;从学习资料信息中分析比较提炼出课题。

3.2.2 选题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3.2.2.1.组织准备阶段 在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始,介绍生物科学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就,使学生视野开阔;在生物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提出课堂学习中想要研究的相关问题做好铺垫,为学生自主选题做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动态,及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1)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学生课题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2)在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各自介绍成功的经验,交流“如何选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写研究报告”等。(3)研究方法的介绍。如介绍“控制变量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信息资料的检索方法”等。

3.2.2.2 教师选题 教师根据课本已学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教师选择的研究主题的目标、内容以及意义,激发学生的选题兴趣,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如“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关于环境的保护”等主题。

3.2.2.3 学生自主选题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课题,可以以生物学科为主干知识,包含其他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还可以是需要调查分析等综合研究的课题。总之,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选教师列出的课题。学生要填写并上交《选题意向表》,以便教师分组和合并学生相近课题。最后,各小组成员集中,推选出各课题小组的组长。

3.2.2.4 确定学生课题研究方案 在学生课题小组分组后,各课题小组自主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研究内容,并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课题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