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堂提问技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2019-11-27 06:15:5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以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说一个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提问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从这个角度说一个不能够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老师,更不能算得上一个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程改革今天,教师不仅要探索自身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更要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课堂提问应该有效

  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检查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营造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的课堂气氛,一个个闪烁着奥秘之光的问号一定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讲究提问方式,激发思维

  老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直问,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例如讲声音的产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就是需要直接寻求答案的,曲问曲径通幽,发人深思;就是“问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在讲音调时,问:“平时人们会看到狗突然警觉地竖起耳朵,这是为什么?”这里,问在“狗”,而意在“声”。这种方式的曲问,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记得深刻。曲问的另一作法是由浅入深的连续提问,首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但释疑之后能引发更深的疑问,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这种方式的曲问其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虚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有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样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推向一个高潮,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必直接指出,只需从反面提出一问,使学生猛然醒悟。曲问的再一种方法是重问,一是从窄到宽的重问。比如,在讲温度计的原理时,先提出:温度计的玻璃管为什么做得很细?玻璃泡做得较大有什么作用?玻璃管内装什么液体?为什么不能装水?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形?温度上升时为什么管内液体会升高?等到一系列的问题决了,学生自然明白了温度计的原理。这种方式的曲问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十分有效。二是由宽到窄的重问。比如在讲电磁感应中,可先结合实验,笼统地提出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什么?然后逐步分析:(1)电路有什么要求?(2)什么做运动?(3)在哪里运动?(4)怎样运动?。这种方式的曲问,宽问引路,窄问搭桥,能有效突破难关,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白提问目的,产生悬念

  提问的作用,就是要在课堂上产生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导致思维的飞跃、想象力发展。

  产生悬念的提问一种方式是暗问,老师采用陈述的方法,有些句子还闪射出结论的光芒,使学生产生的悬念。比如:“使用电风扇没有降低空气温度,人为什么感到凉快?”学生会疑惑:“真的会降低空气的温度吗?温度没有降低又为什么会凉快呢?”悬念一旦产生,定会引起解决问题的欲望,何愁问题不解决!

  明问也能使学生产生悬念,比如讲大气压时得出:“抽水机真的是把水吸上来的吗?”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明明没有抽水机,水就不会上来,怎么能说不是?”释疑后,学生又会产生悬念,大气压是怎样把水吸上来的?有时学生急于知道答案,教师却不急,甚至有时准备多个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舒一口气,把悬着的心放下来。教师又来一问……就这样老师通过明暗相间的提问,在设置悬念和释疑的矛盾中上完一节物理课,甚至临下课时再来一问,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堂内引申到课堂外,由书本转向生活。学生听这样的课,肯定精神愉快,“多种感官”主动投入,教学效果岂有不佳之理!

  3、把握提问时机,调节氛围

  提问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多时候还应该通过提问调节课堂气氛,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调节课堂氛围是十分关键的。

  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分散,教师应该用生动的提问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过程;而在一节课的中间,如果学生注意力因高度集中而疲劳时,教师又应该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使上课疏密相间,张驰结合,保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学习气氛。

  当然提问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问得贴切,具有开发性、开导性,切忌滥问。还要把握最好时机,问得恰到好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掌控释疑火候。要掌握好学生学情,有的放矢,使“问”有所得,“答”有所得,才能问出艺术水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提问,能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到生活中找“问题”,到实验中找“问题”,到想象中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老师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到问题的解决中找“问题”……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多数教师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学生设法予以解决。但纵观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不敢问,怕提出的问题有错误,老师和同学们笑话;二是学生不会问,心里是想好了问题,但表达不出来或不清楚;三是不善问,提出的问题过于浮浅或过于随便,让老师觉得无法应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新课程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良好习惯,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敢问到会问最终达到善问目标,是教师更应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做起。教师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首先,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的。当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这种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要先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取合作学习方式,适时组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同学作回答。并在提问及回答后评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高:哪组同学回答最好。当堂评选“最佳提问人”、“最佳问题”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敢问的“问题意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物理学中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十分具体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突出科学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物理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好基础上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另外,通过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提问。如在教学影响浮力因素,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实验:将一块木块慢慢地按入水中……你的手有何感觉?然后让学生就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问题,如为什么越深手感觉到压力越大?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自己的轻松探究中获得知识。

  学生所提问题越多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在努力寻找高质量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

  3、合作引导,培养学生善问

  南宋理学家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就要培养学生善问。

  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好提问的示范,教给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要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规律时,教师启发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两个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这一规律的实质。其次,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理解和解答问题的不同方式,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学会互相质疑、学会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允许学生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插话、提问。对学生提出具有创新个性的问题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学生所提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对教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信息共享是十分有帮助的。最后,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能拓宽知识内容、深度、广度,又能控制问题范围,不是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勃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完成新时代赋予物理课堂教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