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失败在哪里?(电视播放同步点评)

By 紫砚斋11 at 2017-06-19 • 0人收藏 • 1781人看过
新版红楼梦失败在哪里?(电视播放同步点评)
        
          
  带着对铜钱头的几分鄙视,看了几集新版,感触蛮多。1.8亿的投资,耗时四年,足以说明李少红和剧组对曹雪芹写作智慧的敬畏,在显示原作精神的拍戏态度上,尽了相当的努力。
  个人感觉,铜钱头只是一个蓄意聪明的炒作段子,相对整个电视画面,铜钱头不仅不显得那么的不堪,相反,倒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服饰时尚。这种所谓的铜钱头和我们看到的古装戏里的那种女性头冠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实是清代女性非常普遍使用的护帽,打个简单的比方有点类似今天的太阳空顶帽,所不同的是空顶帽是用来作遮挡阳光,而铜钱头则是清代女性类似头巾的一种护额御寒饰品。这种饰品可以依据人的地位高下的不同,显示的款式也各尽不同。比如刘姥姥的护额是一色的青布粗料,而凤姐戴的则是镶珠嵌银的铜钱头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许多黑白片中,我们仍然还可以看到一些中老年妇女还留有这种头饰的种种痕迹。
  再说铜钱头也并非新版红楼里的唯一头饰选择,出镜更高的倒是类似老版中那种端庄朴素的衣着服饰。
      
  李少红之所以集中渲染铜钱头的视觉效果,意在制造争论话题,扩大新版的宣传效果。
  初步印象,新版进一步脱离了舞台的戏剧化,具有更浓郁的写实风格,就电视剧的写实创作来说,用八个字概括:精工敬业,比较成功。
  但问题在于,红楼梦之所以不朽,不仅仅因为它出色的写实风格,而是更体现在它的写意层面,即人的灵魂境界上的仙风道骨。从这点上说,导演李少红真的很失败。
    
    
    
    继续更新
82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10-27
2017-06-22   #1
  这电视剧还用得着讨论,还认真?
  大凡一个东西 烂到惊天动地的程度,说什么都是枉然。
  
  87版的红楼梦我其实并不太喜欢,用现在的眼光,不足之处很多(像红楼梦这样的艺术精品,无论是谁来用影视手段展示,我其实都只能说声抱歉,因为它超出视觉图像的范畴太远)。限于当时的条件,87版红楼已经是尽心尽力,而且参与制作的很有些大师级的人物--现在他们大多不在了。
  
  看完新红雷,你还和它的制作人、导演去讨论红楼讨论艺术?
  醒醒吧,人家就是借这个炒名气圈钱来的。
  
  至于楼上这个T半神,我想说的是:你天天打十三不靠,贴些似相干似不相干的东西,烦不烦呢。有许多话题,你没资格插嘴就不要瞎CTRL。
  
  
  
  
2017-06-23   #2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2017-06-24   #3
  看到传球说新红楼是照着原著拍的,我就觉得有点好笑。
  
   可以说,新红楼里拍的东西原著基本上都没有。
  
   原著里的贾宝玉是个奇人、情种,极富诗人气质,除了群钗,还为花愁、为鸟哭,时面有芳华易逝的哲学沉思。
  
   新红雷里的鲍鱼,嗯,戾气、顽劣、没教养说得上,其它一概没有。至于尖嘴猴腮啥的那算是皮相。
  
   原著里的黛玉是世外仙姝,有一种不属于任何时代的脱俗感,读完觉得她即飘渺又似曾相识,你可以将心中一切美好。
  
   新红雷的蒋带鱼,照片前面有贴,是啥样我就不形容了。
  
   原著是极讲究礼仪的,重点写的就是大家族日常生活的那些细节。
  
   新红雷,嗯,一帮子即不懂礼仪又缺乏文化常识的半文盲在那瞎胡闹。婢女、婆子冲主子使脸色、瞪眼、摔帘子,成年的薛蟠直接就窜进闺秀堆里。带鱼也不错,去薛姨妈家吃饭,连个告别的礼节都不用,直接就:“宝玉,你走不走。”然后,两人抬脚走掉。
   小的情节胡闹,根本举不过来,还不如找它对得上原著的地方容易些,不过我发现这很难很难。话说,不是照抄书里的台词就叫尊重原著的。
  
   传球说场景漂亮,很好,怡红院建在山上,蝎子形(原著里可不是这么写的)。潇湘馆、蘅芜苑基本没出现过。总之,漂不漂亮和红楼梦没啥关系。几块背景布而已。
   要说场景漂亮,照我看,比无极、十面埋伏还差不少。无极、十面埋伏照样是臭名昭著的烂片。
   新红雷,将来的名声肯定要超过无极,在烂片的地界里竖起一个新的丰碑。
  
2017-06-24   #4
   个人感觉不是红楼梦,似是鬼楼梦
  
  
  
2017-06-24   #5
  d
2017-06-24   #6
  作者:steven_ban 回复日期:2010-08-06 13:26:48
    楼主:补天那段不好拍,个人感觉也无须拍,楼主给的画面个人感觉并不高明,反而不如李的
    拍第五回也是难点,楼主想让电视画面显示出那么多东西,是强求了。
  ==========
  呵呵,我只是抛砖引玉,一个大概的构思而已,还有导演很大的发挥余地。我强调只一点,拒绝补天要体现出来。
2017-06-24   #7
  跟欧阳奋强的酷,纯,灵,思,痴,雅,简直没法比,至少相差了十个档次。
  
2017-06-24   #8
  六,关键段子拍的烂
    导演糙不糙,要看关键段子拍的怎么样。红楼第五回和第一回拍的同样很糟糕。第五回其实就是红楼的大结局。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把全书的灵魂写意推向一个**?这与曹雪芹忍痛腰斩后三十回有关。庚辰本第八十回的结尾写道:,“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而全书任何一回都没有“终不知端的”这种提法,几乎都是“欲明后事’‘”要知端详“等等。”终不知端的”就是”最后也不知道究竟怎样了“,那就是曹雪芹向他的粉丝暗示全书已经结束了,因此才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悬念和余味。(见紫砚斋《曹雪芹蓄意腰斩红楼梦的四大理由》)
    曹雪芹之所以要写第五回,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保持全书的完整性。因此第五回就是后三十回的故事框架和结局大纲。所以拍好这一回不仅对全剧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同时对导演的艺术想象和概括能力也是一种极限挑战。遗憾的是,李少红并没有吃透红楼梦,加上能力又很差,仅用半集的篇幅便把一个本来可以潇洒驰骋的宏大诗篇拍成了一场无关全剧痛痒的过场戏。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导演的真正悲剧,中国文化人的真正悲剧,中国人文哲学高度和思想智慧的真正悲剧。
    仅以四条理由足以证明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刻悲剧:
    1,审美残废。
    第五回太虚幻境,着力在“幻”字。毫无疑问,电视应该展现原著那种若真若假,若隐若现,虚无飘渺,余音未了的烟雨朦胧意向。因此电视画面不能拍的太实太真,太过鲜艳明亮。可是我们的大导演李少红不知审美眼光近视,还是要表现她的卓越不群,硬是要和原著对着干,把画面拍得鲜艳美丽无比,天上若如人间般的真实。她以为这就是“幻”,这就是“美”。其实是呆,是俗。
    李少红的看家本领:把具有悲剧意识的太虚幻境拍成俗美,把心旷神怡的人间诗性罩上一层鬼魅气氛,“哪壶不开体哪壶”真是到了家。
    2,想象残废。
    从原著到电视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照搬,这是常识。忠于原著主要把握他的精神要领。当然第五回意境深远,文字涵量非常大,比如“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遭人怨。寿折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短短几句话便写出晴雯的一生。如果把这些话搬到电视上去朗诵,那还叫电视吗?但是如果把晴雯的一生放在这里演示,自然也不现实。这就要求导演有较高的艺术概括和丰富的想象。设想和这段判词相对应的电视画面:明月皓白,一朵朵彩云渐渐飘散,霁云胧月,一个连姓名和父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女孩子在夜色中被人领进贾府。长大。犟嘴。撕扇。被赶出贾府。病重送彩甲贴身衣裳。。。。。一个个回闪镜头在贾宝玉悲凄的判词朗诵中出现。。。。
    当然要完成一系列类似的画面合成,并非我辈所能,只能抛砖引玉,让我们的大导演李少红开阔思路,丰富想象,搞清楚什么是文字艺术,什么是电视语言。
    3,通感残废。
    当好导演,艺术通感是必备的。
    第五回是红楼的经典段子,天籁之音。是无相之画,无弦之韵,无哭诉之悲恸,无歌之咏叹。
    王扶林很聪明,不敢轻易出手作践它。胡玫很自重,主动退出回避。李少红傻呆,整出了一堆惨不忍睹的垃圾排泄物:一个胖仙姑引路,宝玉来到“薄命司”,读了三两首判词,然后听了众仙女的一二首红楼歌曲,**完毕打道回府。全过程只用了二十来分钟半集的容量便匆匆了事。完全看不到原著的行云流水,音韵绕梁,灵魂点睛的半点痕迹。只是一堆断章照搬文字的生拼硬凑,完全缺乏一流导演所具有的诗性气质和影视艺术的表达通感。
    宝玉睡梦里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音乐随起。
    湖旁岸柳,村边桃研。仙姑影出,鸟惊庭树。
    纤腰之楚楚,回风舞雪。
    出没花间,宜阗宜喜。
    徘徊池上,若飞若扬。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
    其文若何?龙游曲泽
    。。。。。
    等等等等,这些完全有可能转化成电视画面的艺术韵律,被李少红粗暴糟蹋。鄙人真怀疑李少红是否读过红楼梦,即使读过,文化档次是否般配?!
    4,灵感残废。
    如果李少红真正要让“原著变的丰满”,那第五回不是用二十分钟,而应该用两集或更大的篇幅来深挖细嚼,来舒展艺术才华。
    设想红楼十二曲,借用歌曲联唱和音乐剧的表现方法,通过歌画结合,拍成一场接近原著的音,歌,画,诗,舞为一体的全新电视艺术,这样,既能较好的保留原著精华,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导演的大师灵感,王者气派。
    
  
2017-06-24   #9
  咪咪日日的帖子 他的首页
  << 返回 他发表的帖子:
  主版
  该用户在该板块没有发表过帖子
  别院
  该用户在该板块没有发表过帖子
  城市
  该用户在该板块没有发表过帖子
  他回复的帖子:
  主版
  闲闲书话Re:新版红楼梦失败在哪里?(电视播放同步点评)2010-08-06
  闲闲书话Re:曹雪芹蓄意腰斩红楼的四大理由2010-08-06
  娱乐八卦Re:[八卦江湖]欧阳奋强:如果你来导演《红楼梦》会超过87版吗?(连载)2010-08-06
  天涯杂谈Re:欧阳奋强:如果你来导演《红楼梦》会超过87版吗?(连载)2010-08-06
  娱乐八卦Re:[灰常点评]《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整理加强版)2010-08-06
  天涯杂谈Re:《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2010-08-05
  传媒江湖Re:深度点评:新《红楼梦》十大艺术烂点&lt;/span&gt;2010-08-05
  闲闲书话Re:[书评文论]二十世纪三部传世小说推荐2010-08-05
  关天茶舍Re:[学术]曹雪芹蓄意腰斩红楼的四大理由2010-08-05
  天涯杂谈Re:欧阳奋强:如果你来导演《红楼梦》会超过87版吗?(连载)2010-08-05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别院
  书话红楼[红楼影视]《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连载)2010-08-06
  书话红楼[红楼影视]《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连载)2010-07-21
  书话红楼[红楼影视]《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连载)2010-07-06
  书话红楼[红楼影视]《新版红楼梦》的十大艺术烂点(连载)2010-07-06
  花田囍事[时尚婚礼]婚礼仪式上应该注重的细节(ZT)(转载)2009-03-19
  
2017-06-24   #10
  hao
2017-06-24   #11
  dd
2017-06-24   #12
  
  认识电影
  
  作者: [美] 路易斯·贾内梯 / [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 [日] 黑泽明 等供图
  译者: 焦雄屏
  
  
  简介 · · · · · ·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第十二章 综论:
  12.1 摄影
  12.2 场面调度
  12.3 摄影机运动
  12.4 剪辑
  12.5 声音
  12.6 表演
  12.7 戏剧
  12.8 故事
  12.9 编剧
  12.10 意识形态
  12.11 评论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26403/
  
2017-06-24   #13
  都说林妹妹来自天上人间,自是难脱红尘味。
2017-06-25   #14
  。。。。。。。

2017-06-25   #15
  七,感情戏拍的烂.
  
    比如宝玉对黛玉说:你为我弄出了一身的病等话时,黛玉心像被雷电击中,转身便走了.原著是写宝玉追赶不及,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说着一通痴话,以至袭人赶来时还把她当作黛玉,紧紧抓住她的手,还继续对黛玉的痴心真意的一番疯话.把宝玉的"痴’和"疯"写的惟妙惟肖情动天地.可是我们的大导演李少红却自作聪明,偏偏要把宝玉握住袭人的手,改成了趴在树枝上,背对着袭人在说话.她自以为这样一改才更真实.更符合艺术逻辑,更胜出曹雪芹一筹,但她做梦都想不通,她SB李少红糟蹋的正是曹雪芹的神来之笔,精华之笔.灵魂之笔.
    当然,像这样SB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简直惨不忍睹.
  
     八,滥砍中国人本启蒙的伟大诗篇《芙蓉诔》,罪无可恕
  
    读懂红楼梦,必须把握原著的四重境界:第一回拒绝"补天",是全书的社会境界;第五回警幻仙境,是全书的灵魂境界;二十七回"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全书的心灵境界;那么第七十八回《芙蓉诔》则是全书的的最高境界------人文风骨人性关照境界。 因此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是全书的心脏,是曹雪芹思想艺术的登峰造极.毫不夸张的说,读不懂《芙蓉诔》 就读不懂红楼梦,就没资格导演红楼梦。
    原著七十八回以《芙蓉诔》为主,以《姽婳词》为宾,以颂晴雯为主,讽刺林四娘为宾。通过前褒后贬的强烈对比,反衬晴雯的傲雪风骨,讽刺封建女英雄林四娘“治国平天下”的所谓义女的虚伪和迂腐,强烈表达了作者反英雄的草根精神。原著有段描写: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馀意尚彷徨!
    念毕,众人都大赞不止。又从头看了一遍。贾政笑道:“虽说了几句,到底不大恳切。”因说:“去罢。”三人如放了赦的一般,一齐出来,各自回房。众人皆无别话,不过至晚安歇而已。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至灵前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
    写完这一段,曹雪芹笔锋一转,集千样情思,万种风流,用最珍贵的“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来祭祀连姓名和父母都不知道的下贱丫环晴雯。用“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 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等等最优美的文字来赞扬晴雯的高贵。用“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最博大的情怀来形容晴雯的精神世界。用“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来展示晴雯的风流艳质。
    脂砚斋点评说,《芙蓉诔》既是赞晴雯,也是赞黛玉, 更在赞风流。《芙蓉诔》既是黛晴俩女子的咏歌,也是红楼女子的整体诗篇,精神升华。既是对女性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基本肯定;既充满了反英雄反仕途经济的草根精神,也是中国人本启蒙的伟大诗篇;既是批判旧时礼教的战斗檄文,也是通往现代文明的精神桥梁
    曹雪芹忍痛腰斩《红楼梦》,写完《芙蓉诔》后只留下一回便将后三十回全部烧毁,足以说明《芙蓉诔》在红楼梦中的价值有如四两拨千斤之雷霆,砍掉了《诔》,就等于挖去了它的心。保留了《诔》,便保留了红楼最精华的的部分,自然就维护了全书思想和艺术的完整性。
        
    遗憾的是李少红并没有认识《芙蓉诔》的伟大价值,不仅把反衬《芙蓉诔》的《姽婳词》全部砍掉,而且把《芙蓉诔》这一完全可以转化为电视艺术的宏大诗篇,只用了区区不到10分钟的篇幅叙述便草草收场。这不能不说是李少红的无知,是中国NC文化的最没教养的表演。
  
2017-06-25   #16
  1.8亿的投资,耗时四年,足以说明李少红和剧组对曹雪芹写作智慧的敬畏,在显示原作精神的拍戏态度上,尽了相当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敬畏,我很想知道楼主有没有成年。
  
   1.8亿?这也有人信,明摆着是英皇来的。
   看看那寒碜的衣服:窗帘、地毯、蕾丝边,满脑袋假花、黄铜,原来贾府是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搞批发的。
   话说前几集林带鱼从春到冬都穿着一套衣服不带换的,大冬天(按剧情说)也不怕冻得慌。(87版黛玉有47套衣服。)
  
   看那恶心的布景:带鱼葬花的布景,是华丽的照片背景哦,知道的是拍红楼,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小乡村照相馆在营业。话说行动时忽忽带风的林带鱼背着个农家大锄走在这背景中还真是天造地设。
  
   耗时四年?中间至少有三年多在海选,在炒作吧。从导演、演员有几个通读了原著?那一群八零后编剧不提也罢,有人看过两遍红楼就敢对原著下刀。
  
   搞出来的电视剧不是说错误多或少,是压根找不出对的地方来:
  
  
   人物是黛肥肥、钗瘦瘦、尖嘴猴腮宝二爷,服饰是铜钱头、粗麻布,妙玉头上插鞋花,凤姐眉间挂鸡毛,未出闺的姑娘先上了头,薛氏姨妈倒梳小辫,满屋里主子奴婢分不清,满府里男的女的不避嫌。
   场景是阴森森黑幽幽,生生把荣国府拍成兰若寺,太虚境好似那阎王殿。音乐是凄惨惨群鬼哭啾啾,镜头是飘悠悠忽快忽又慢。表演是个个背台词,五风不动面瘫相。导演编剧半文盲,字幕经常胡扯蛋。
  
   作贱得,红楼一梦成鬼梦,天怒人也怨!
  
2017-07-04   #17
  我out了,那个台在放?几点钟?
2017-07-06   #18
  继续
  
  
  当然,就红楼原著的整体文字说,写实占了相当大的分量,但如果把红楼的经典性仅仅框架在写实意义上,显然是对曹雪芹的低眼看人,低估了红楼的灵魂价值和精神境界。曹雪芹他可以把明清的白话文体写的炉火纯青,也是中国诗,词,曲,赋,诔,象征,魔幻样式的大手笔;他可以把中国的传统写实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也可以把灵魂写意推向登峰造极;他可以把家长里短生活琐碎叙述的维妙维俏,同时也写出了背逆人伦常序对个体尊严的强烈呼唤和人文情怀。
  如果说红楼的全篇文字是旧式社会的生活写照,那么第1,5,27,78等四回便是红楼的精神升华和灵魂点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把握了这五回的思想艺术要领,谁便是是当今影视艺术的大师和王者。
  在第一回中,曹雪芹给了读者太多的悬念和隐喻。女娲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就像卡夫卡的雪中城堡,给了人太多的想象,太多的困惑和太多的思索。仅个人的阅读感受,三万六千五百这一神秘的数字,一方面象征着曹氏家族的百年兴衰往事,另一方面也暗语着大清帝国百年盛极而衰的历史拐点。众神补天,续写着封建士大夫的补天壮举,落下废石一块(贾宝玉)自叹自艾,要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独享人性的温暖和爱情。可以说,曹雪芹在小说开篇就赋予了贾宝玉悖逆传统道德,向往人间情爱的人文关照情怀。
  非常可惜,中国的一流导演李少红对中国的一流文字毫无感觉,只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一带而过,让我们感觉不到一流思想家文字的存在。给我们流下了深深的遗憾。
  如果新版可以推到重来。个人感觉开篇画面可否茫茫苍天雷电闪烁,大雨瓢泼,天倾一角,女神女娲带领众子民肩扛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补天,继而云消雾散,晴空万里,三万六千巨石在天穹上烁烁闪光,绚丽夺目。这时唯见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废石遂自怨自叹自己无材不堪入选,日夜悲号惭愧。。。。。
  拍戏要尊重原著精神,但并不意味要照搬原文。只有高度把握原著的精神要素,才能顺利完成文字到画面的视觉艺术再创造。
  
  
  不断更新
2017-07-06   #19
  它其实是清代女性非常普遍使用的护帽
  
  曹雪芹是清朝人,但书里描迷的却不是清朝的故事,所以时间背景都错了。
2017-07-06   #20
  。。
2017-07-06   #21
  是啊,能捞钱是王道。
2017-07-06   #22
  导演只要它出位夺人眼球就行,哪管它好不好呢
2017-07-14   #23
  有些人大概看惯张艺谋式的伪古典,就以为在棚里搭的假布景、电脑特效是红楼梦了。
  
  新红楼不仅违背了红楼梦的精神,而且审美极其低俗、粗鄙,这就像九十年代时北京的建筑好加个飞檐屋顶,以为这就是古典精神了。那铜钱头不外如是。
  
  旧红楼你可以注意看里面的服饰,器物,都是极有讲究的。当年那一票子民俗专家不是玩儿的。有些衣服你细看,是真丝才有的质感。
  
  新红楼的编剧是些只看过两三遍红楼梦的八零后写手,诗词对仗都闹不白,还敢续书呢。
2017-07-24   #24
  其实铜钱头是可以忍受的。
  烂主要表现在演员功底和选角上,以演员表演为烂之核心。
  可能跟他们的拍摄方式有关吧 ,对演员要求太高,对观众要求太低。

登录后方可回帖